2022/06/13

”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讀後心得

”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原本以為這本於 2018 年出版、原文書名為“ Ghost-Managed Medicine: Big Pharma’s Invisible Hands “的書,是本容易讀懂的科普書籍,結果⋯⋯代誌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 😅,我還在圖畫紙上自己整理歸納了諸多重點,才認為稍微可以整理出一些讀後心得。😜

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

如同中文書名所述,這本書主要是在闡述醫藥界人士所接觸到的醫療知識是如何生產、傳播及消費的?其中讓我最震驚的是:原來連在知名學術期刊中的論文,都可以是由作者所認為的「醫藥幽靈」們所生產製造。

而所謂的「醫藥幽靈」指的就是,在執行撰寫及行銷推廣論文當中的所有隱形、看不見的無形之手。這些人包括:

  1. 臨床試驗的受託研究機構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s, CRO )
  2. 統整論述的發表規劃師( Publication planners )
  3. 醫界意見領袖( Key opinion leader, KOL )
  4. 醫學教育與傳播公司( Medical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mpanies, MECC )
  5. 藥廠業務代表( Propagandist, 俗稱 Propa)
  6. 病友權益倡議人士與組織( Patient advocacy organizations, PAOs )

實證醫學的重要性及局限性

作者認為,藥廠以科學為名的行銷手法之所以盛行且廣受醫藥界歡迎,主要是因為實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 )的興起,且其成為醫學主流。而在實證醫學的架構下,各種醫學論文依照研究性質和實驗設計,可以區分為不同程度的科學證據力。

就如下圖所示,最重要的是頂端的 RCT (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本書的中文譯名為「隨機對照試驗」)。這是一種雙盲試驗,也就是研究人員及受試者都不知道服用的是藥品還是安慰劑?理論上是屬於比較嚴謹的科學試驗。


”其實你胖得很冤枉:家醫科女醫師教你重啟健康體重基礎閾值,身體自然瘦“讀後心得

圖片翻拍自”其實你胖得很冤枉:家醫科女醫師教你重啟健康體重基礎閾值,身體自然瘦“ p. 247


但作者認為,RCT 並不完美,例如:試驗中嚴格管控的療法,很少在一般的治療中重現,而且受試者族群永遠無法完全等於真正被治療的族群;此外,RCT 比較不善於辨識所使用藥物的少見不良反應。同時作者還發現到, 接受藥廠贊助的研究所產生的正面結果遠多於獨立研究,這表示 RCT 無法預防偏誤(看到這我真覺得五雷轟頂!這種試驗的 paper 還不值得被信任?以前唸的 paper 都是唸假的?😭)

裝配行銷一條龍

作者認為現今藥廠的裝配行銷( assemblage marketing )已到達爐火純青的境界!才能讓醫師、病人、監管者⋯⋯等都願意買單,進而促使藥廠有豐厚的利潤。

我個人認為這當中最主要的項目包括:

  1. 擴大疾病意識
      • 書中舉例高血壓、荷爾蒙療法及憂鬱症,皆因藥廠的操作,讓更多“病人”認為自己需要這些藥物來面對健康風險。
  2. 掌控期刊論文
      • 例如:CRO 撰寫論文;發表規劃師統整幽靈寫作( ghost writing )及臨床試驗等項目;甚至還有藥廠贊助試驗或直接設立期刊(球員兼裁判?)
  3. 策劃繼續醫學教育
      • 繼續醫學教育(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ME )是所有醫師進修的重要管道,藥廠若能在此場合將藥品資訊提供給醫師,較容易得到權威感及心佔率。
      • KOL 也是重要的武器之一,畢竟意見領袖可以影響眾多醫師開立處方籤的行為,而且藥廠也會事後追蹤、評估此位 KOL 的報酬率。作者在書中描述的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他寫道:「之所以需要這些公開露面的專家,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實際專業知識,而是因為他們代表權威和獨立性。」(OMG!可是我認為,能在繼續教育課程中講課的醫師,不就是應該要很有專業知識嗎?作者寫的這一段話,完全顛覆我的想像~~)
  4. 說服病人遵醫囑服藥
      • 藥價與保險業的關係(我個人認為這應該跟美國人的醫療保險較有相關性,畢竟保險支付的錢多、病人自費額少,服藥遵從度會比較高)
      • PAOs 中病友的口耳相傳(病友之間互相的鼓勵打氣很重要,而且也能在藥品審查公聽會上顯現出其力量。AstraZeneca 所出產的肺癌標靶藥物 IRESSA ,曾一度因解盲試驗結果不佳而被勒令下市,但就在 KOL 的大力支持和病友們的現身說法下,又奇蹟式的重返榮耀,回到全球市場)
      • 服藥配合度專家:藥廠進藥、醫師開立處方籤之後,病人不拿藥或是不服用藥物,也無力推動藥廠的利潤上升,因此服藥配合度專家油然而生(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其實就是利用電話追蹤、App 提醒或寄送續領處方藥等方式,達到讓病人持續服用藥物的目的。藥廠想增加藥物銷售量的其中一個中心思想就是:「不需要更多的病人,但需要更多遵從醫囑的病人。」

研究者自發性試驗


作者發現大約有25%到30%的藥物試驗,是由獨立的醫學研究者執行,稱為研究者自發性試驗(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s, IIT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類試驗只有一部分是獨立執行,還是有部分接受藥廠贊助。

而藥廠為什麼會贊助這樣的自發性試驗?一定是有相當程度能有利於藥物銷售,所以其獨立性是處於灰色地帶(哎~~人生好難~~😒)。

改革方案


作者認為在醫藥科學和醫療實作上,藥廠因為投入大量資源,所以影響到方方面面,包含:醫學知識、臨床實作、政策與監管規範、外界對藥廠的觀感及對於人類健康貢獻的評價。

而改善的方法就是要減少藥廠的資源,或是確實修正資源的失衡。

作者提出要改革藥廠的方案有這七種模式:
  1. 病人覺醒
  2. 確保醫藥資訊品質
  3. 增加透明度
  4. 限制藥廠行為
  5. 罰金與警告(裁罰非法行為及其損害)
  6. 阻隔醫學與藥廠(促進醫界從藥廠獨立)
  7. 打破藥廠一條龍鎖鍊

對病人/醫界重要的問題


作者在書中提出一些我認為很重要的問題,這包括了:
  • 最先進的藥物對病人一定最好嗎?(其實過了專利期的老藥,不但比較便宜,而且醫師也比較了解其效用和副作用)

  • 近期獲得核准的藥物,其新增的好處只能說微不足道,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新藥,只有少數試驗在藥物與安慰劑之間,找到具統計意義的差異 (也就是承上所述,對病人而言,服用老藥不見得不OK,但對藥廠而言,只要有新藥被核准,他們就又找到了新增利潤的來源)
  • 對藥廠而言,“無利可圖”的疾病,是否就不被重視?(我個人認為,這題對醫界來說是一記當頭棒喝!醫學的本質,不就是要救助任何的生命?可是若站在資本主義的角度來看,罕病病人的確是非常有可能無藥可用⋯⋯再度覺得人生好難~~~)

認識醫藥市場的潛規則 

本書內容就是在跟讀者介紹目前醫藥市場的潛規則,看完之後我真心覺得自己好像也被騙了很多年~~畢竟,發表在知名期刊上的文章,也許很多都是醫藥幽靈們的作品,其可能的操弄,完全不在我的意料之中。

但話又說回來,所有醫療從業人員的進修都是從知名期刊或繼續教育中得到的,如果連這些項目都被大藥廠滲透並左右了,那醫療體系又剩下了什麼?



猜你喜歡:

製藥廠的全球犯罪活動—”謊言之瓶:學名藥奇蹟背後,全球製藥產業鏈興起的內幕、利益與真相“讀後心得

清醒的人最痛苦—“Pain Hustlers 沉默騙局 / 止痛騙”觀後感

因為沒有人阻止他—“ The Good Nurse 死亡天使”觀後感


人體就是商品—“人體交易:探尋全球器官掮客、骨頭小偷、血液農夫和兒童販子的蹤跡“讀後心得


2022年奧斯卡金像獎得獎劇情片之二— “The Eyes of Tammy Faye 神聖電視台”觀後感

愛情與金錢的龐氏騙局—“The Tinder Swindler Tinder大騙徒/詐騙王”觀後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