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寧可像狗一樣死掉—“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讀後心得

寧可像狗一樣死掉—“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原文書名為 The Inevitable: Dispatches on the Right to Die 的本書是 2021 年出版。

因為看到支持死亡權人士的一句“ I’d rather die like a dog.”(寧可像狗一樣死掉),讓身為讀者的我發現,對於無法「好活」的人而言,狗得絕症而安樂死被稱讚為人道行為,但他們卻求死不能,多麼殘忍又多麼反諷?

A peaceful death is everything’s right 安詳死亡是每個人的權利


Philip Nitschke 這位前澳洲醫師是世界上第一位合法給病人注射藥劑使其死亡的醫師,於 1996 年 9 月第一次成功達成客戶心願,但後來澳洲政府又廢除原本於 1996 年 7 月生效的法案(Rights of the Terminally Ⅲ Act, 末期病患權利法),他就成立了 Exit International (解脫國際)這個組織,宣揚安詳死亡是每個人的權利。

我應該是在國中的時候聽聞王曉民這位前中山女高學生因車禍而腦死的植物人,在十幾歲的年紀,我就認為她應該要被安樂死,否則帶給家庭太大、太沉重的負擔。時至今日,我的想法仍然沒有改變。

但因為年老衰弱、慢性病(如:Multiple Sclerosis, MS 多發性硬化症)、失智和有精神疾病的人,一心想求死,社會和法律可以允許嗎?

奧勒岡州的 Death with Dignity Act(尊嚴死亡法案)在 1997 年生效,符合資格的條件是必須身患絕症,而且預後(prognosis)不到六個月的壽命。然後還有許許多多的條件,包括要有兩位獨立的醫生意見一致,病人要神智清醒,要提供書面要求⋯⋯等等。

可是年紀衰老而身體虛弱也沒有家人在世、感覺人生無趣的老人怎麼辦?患有慢性病且受盡折磨數十年的病人怎麼辦?逐漸失去記憶的失智症患者怎麼辦?知道自己的精神疾病用任何藥物都無法解決的病人怎麼辦?他們的困境在書中都非常寫實且扎心的呈現,看了很覺不忍,令人認為解脫似乎是較好的路。

書中有提到,Philip Nitschke 認為死亡權運動應從協助自殺的醫療模式轉向基於權利的模式。後者的概念是安詳離世屬於人權,既然是權利,就不必徵求別人的許可,也不需要醫生的參與。

但反對人士的想法也讓我不禁思考一番。他們的考量是,一旦尊嚴死亡法案的範圍被擴大,最弱勢和最沒自信的人會最先糟殃。例如:貪婪或苦惱的失智症或精神疾病家屬會不會從旁煽風點火?如果家屬不會這麼做,但病人有沒有可能認為自己耗盡了家人的金錢、時間而和耐心,而主動求死?對原本心靈就脆弱的病人而言,若允許合法自殺,會不會加速扼止他們對生命的想望?簡而言之,就是存在道德風險。


為了尊嚴


本書作者是一位記者及紀錄片製作人,她花了四年的時間調查訪談跟死亡權相關的人士以及新聞事件。她發現,許多受訪者說想在計劃好的時刻死去,主要是為了「尊嚴」。

而他們所認為的尊嚴,就是能夠控制括約肌。如果他們會大小便失禁、不得不讓別人擦屁股,就是喪失了尊嚴,不願意受盡苦楚,寧願提早離開這個世界。

這讓我想到台灣第一位樞機主教單國璽,在 2012 年過世前最後一篇公開文章《掏空自己 返老還童 登峰聖山》中寫到自己因失禁而被看護責罵的心路歷程:「⋯⋯他的每句話猶如利刃,將我九十年養成的自尊、維護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等一層層地剝掉了。」

看完本書之後,我真的有稍微想一下,萬一有天我也變成這樣,該怎麼離開是好?(書中有寫到,Philip Nitschke 已經打算未來讓人們可以線上參照免費的開放原始碼 open-source 數位設計,可以透過 3D 列印技術打造 Sarco—內含液態氮,讓人平靜離開的機器)


好死不如賴活是錯的


Adam Maier-Clayton 這位精神疾病患者,曾經宣揚要擴大加拿大安樂死法律的適用範圍,以便納入有精神疾病但沒有罹患絕症的病人,已於 2017 年在汽車旅館自殺,並在死前留了遺書說對於旅館經理感到抱歉。

由於他之前就曾經在 FB 、YT 及大眾媒體上公開宣揚精神病人也該有死亡權,因此有不少人會跟他私訊。他離開人世後被父親發現,生前他每天花好幾個小時跟那些人通訊,都是鼓勵別人繼續努力,要好好活著(老實說,我非常的訝異!😒)

許多一心求死的人,認為自己是理性自殺(rational suicide),掌控自己的生命。 而且根據作者的調查,其實早已經有許多人繞過法律的束縛,自行尋找解決方法。

而我也很意外的在書中看到,一般人所認為的自殺方式不見得能夠成功,而且還有可能會讓倖存的自己活得更悲慘,所以「好死不如賴活」這句話是錯誤的。



猜你喜歡:

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昏迷指數三分: 社會破洞、善終思索、醫療暴力……外傷重症椎心的救命現場”讀後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