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7

無法抹滅的抗疫記憶—“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讀後心得

“ 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一書封面
“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一書封面
圖片取自聯經出版社

 
急診室醫師的抗疫作戰紀錄,還有患者與家屬的心路歷程,另外還有默默守護台灣的第一線戰士們,造就了這本書的內容。

經過詢問才知道,現在醫學院只需要念六年,在大四跟大六的時候要考證照,考上證照畢業之後到醫院PGY2年,才真正的去尋找自己有興趣的專科。專科訓練依科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年限,這個時候就叫做住院醫師(家醫科是3年,急診專科是4年,神經外科是7年)。之後還要考專科執照,才能成為主治醫師,最後看一個人的興趣與否及機運再看是否能當上主任。

2002年SARS風暴時她還只是個小學生


本書“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的作者胖鳥醫師在2002年時還是個小學生,她的父親當年就在醫院裡服務病人。時隔10多年之後,胖鳥醫師及父親和姐姐都成為醫護人員,在醫院裡為對抗新冠疫情而作戰。他們回到家中,都非常有默契的自動隔離,不同桌吃飯,彼此保持著1.5公尺的距離。書上還說,有醫護人員在媒體上說:「是我選擇這個職業,禍不及家人。」也就是,有許多醫護人員選擇離開家居住,避免自己成為家中安全的破口。看到這,實在覺得很心酸。醫護人員變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幸好還是有人了解他們的付出,即使在三級警戒,也還是有餐飲店願意送便當和飲料慰勞醫護人員們。

每天都有新命令,每天都是新的戰鬥


書中有這一段話,讓我覺得對急診醫師們肅然起敬。「在急診醫師身上,所有的傷春悲秋,都得是短暫的風花雪月。」、「愈是危險,就愈是要站直了。」因為只要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就會害整個醫療團隊喪失機能,更慘還可能會封院,造成人心動盪、社會不安。這群在醫療前線作戰的勇士們,真的很值得我們敬佩!

這裡,不是逞英雄的地方


“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中的這篇章節提到,胖鳥醫師曾經與監督她的主治醫師拍桌子對吼。因為主治醫師認為這個病人不能插管,但胖鳥醫師卻堅持,若不插管,現在這個病人就得死。一向好脾氣的主治醫師狂怒的對她說:「妳現在插管,病人上去一樣是死在病房裡!腦子清楚一點!」

事後胖鳥醫師也承認,在她的醫學訓練裡,只教她怎麼樣救活病人,卻沒有教她怎麼樣讓病人安詳的離去。當時如果插管,浪費醫療資源不說,其實也會造成病人莫大的痛苦。病人可能被壓胸壓到心臟破裂、肋骨斷裂,還是救不回來。主治醫師比她多了30年的年資和經驗,這也造成了他們兩人對於處理病患的立場相異。

懷疑自己確診


有一回,胖鳥醫師突然驚覺自己可能被感染,趕緊去做檢測,而且一直反覆的看病人的報告,在揣想病人到底有沒有得到新冠肺炎?又一直忐忑不安的在等自己的檢驗報告。那種七上八下的心情,真非外人所能體會。等到真正確認自己陰性之後,才安然睡去,然後又得去向其他同仁「彎腰謝罪」,畢竟造成了大家的心理負擔⋯⋯。哎!心好酸⋯⋯。

想了解急診室醫師如何看待這一場無盡的風暴,可以看看“這裡沒有英雄:急診室醫師的COVID-19一線戰記“,而且這本書只要每售出一本,聯經出版社就會捐10元給臺灣COVID-19防疫工作專款使用。真心希望這一場抗疫大作戰能早日平息,因為我也快成為心理不太健康的人了⋯⋯。😖






尊重預立醫療決定—電影”The Descendants 繼承人生“觀後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