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也是在為自己做準備—“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讀後心得

 

也是在為自己做準備—“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這本書的初版是在 2015 年,2024 年時又出了一個全新增修版,由於我看的是圖書館的電子書資源,所以看的是舊版。

也是在為自己做準備


這類的書我看得很多,也當過照顧者,了解其中辛酸,所以對於這位作者寫下的心得很有感。

他說,照顧者是很辛苦的,但如果能換個心態,不要想是「照顧父母」,而是「為自己準備」,說不定在心境上就會好過許多。

看到他這麼寫,實在很佩服其正面心態。所以現在我都會提醒自己,面對老去的雙親,要更有耐心一些,同時也感恩他們目前的狀況都算良好。

讓爸媽住安養機構,也是一種孝順


作者在 10 年前出版的書籍當中,就有這麼一個主題,讓我覺得有點訝異。畢竟多年前的我,大概還沒有想到要讓父母親住安養機構。

可是他居然在那個時候就領悟到,如果原生家庭的環境不適合讓長輩居住,其實讓他們住安養機構,並不是不孝順的表現。

想想全台灣有多少沒有電梯的老公寓?困住了多少老人?

書中內容寫到:孝與不孝,不應該再以「住家裡」或「住機構」二分法論定。而是該問彼此,哪一種方式最適合。

安養中心分類多,有些只接受能健康自理的老人家,有些則是專門照顧必須長照的人。有需求者,都應該自行去打聽、了解。

就我個人所知,如果要入住稍具規模的養生村(只接受能健康自理的長輩),必須具備三有:有錢(最現實的層面)、有健康(需通過機構指定的醫院健康檢查)、有機會(沒空房也無法入住),缺一不可。

好閱讀的入門書籍


本書是以作者的親身經歷,以及四處搜尋的多元相關資料所撰寫而成,相當具有可讀性。如果父母親超過或即將超過 65 歲,身為子女的你,都可以來看看。

不為照顧父母,也是為了自己做準備。

猜你喜歡:


撇開失智症,他們也是人—”會上錯菜的餐廳“讀後心得

當個不良老人吧!—“這樣過日子剛剛好:醫師建議的長壽時代隨心所欲生活指南”讀後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