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人生沒有最佳解—“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讀後心得

人生沒有最佳解—“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如果一個人在學時曾在西餐廳演唱、畢業後曾在唱片公司擔任古典音樂品牌經理、寫過樂評,然後到知名出版社成為財經企管系列書籍的主編,最後碩士和博士念了行銷管理及消費心理學,目前最新狀況是成為大學心理系教授,你會不會認為他是個奇葩?(我會!😁)

更奇妙的是,他身為大學教授,卻叫人不要讀名人傳記、不要一直想脫離舒適圈,還認為人生沒有最佳解!他~就是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高登第,也是“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一書的作者。

系統性思考及捷思性思考

高教授的這個論點,之前我就有在別的書上看過,意思就是建議大家在做人生重大決策時,應該要多方蒐集資訊,利用多項資源、採用系統性思考;而捷思性思考指得是“邊陲路徑”,不花太多的力氣,就做下決定。

高教授在書中舉例,有空姐一下飛機就受到男朋友的浪漫攻勢包圍,最後在喜極而泣及眾人高聲歡呼“嫁給他”的聲音中答應對方的求婚。殊不知,這就是典型的捷思性思考。

在我跟高教授的合作過程當中,他還舉例說明:女性在四海遊龍或是法式餐廳被求婚,你覺得哪一個真能締結連理的機率會比較高?哈哈!這個例子還真讓我印象深刻!雖說大家都知道針對終身大事應該要理性思考,但是只有油煎鍋貼而非香檳氣泡酒在旁,好像效果真的會大打折扣!😂

不過作者針對於是否要成為一名理性的人也有所疑慮,因為他認為世界上只有“不理性”的人以及“非常不理性”的人這兩種。如果是一位理性的人,就會感覺沒有溫度,而且這種人是屬於完美主義者,可能也沒有什麼家人或朋友願意親近。

不建議看名人傳記

大學教授要大家別看名人傳記是不是很跳 tone?不過作者的本意是要解釋「有為者亦若是」效應。他認為,成功人士的機運及當時的時空背景是無法被重複的,還不如從別人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只有擺脫「有為者亦若是」的心態,才能夠開創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覺得這個效應放在台灣人普遍「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心態也很適用,大家只想當威風神氣的老闆,而非埋頭苦幹的員工。不過老闆為了降低成本、增加營收、宣傳知名度、打通人脈和關係⋯⋯等等所做的努力和心血,又豈是員工看得到或體會得到的?

不完全贊同跳脫舒適圈

作者的這個論點也讓我非常的驚訝!畢竟現在所有的風向都是要大家脫離舒適圈,以免在溫水煮青蛙的情境下,自己喪失了競爭力而不自知。但高教授不這麼想,他認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精益求精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脫離舒適圈進入陌生環境後,可能會遭遇原本可以避開的風險,增加了行為失敗的機率。

與其說要脫離舒適圈,不如說是去拓展舒適圈,也就是說在現今的熟悉環境裡去追尋可能成長的空間。高教授覺得人要不要進步是取決於動機,如果有動機,即使在舒適圈當中也會想要追求成長。當然,如果真心覺得自己在熟悉的領域中已經嫺熟各項技能,也無成長空間,就可以考慮跳槽,但絕對不是讓自己成為為了脫離舒適圈而什麼事情都不精通、「半瓶水響叮噹」的人。

沒有人與你/妳完美契合

這是我在書中看到對單身男女最殘酷的一段話了!哈哈!😄

高教授說我們應該學習了解一件事:這世界上永遠沒有最佳、最適配的對象!他認為現今單身人口暴增,除了外在的經濟因素之外,大家渴望及企求最完美另一半的心態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作者認為人生沒有最佳解,因為它是由許多選擇題所組合而成的,不如尋找「相對較佳解」。就像我們在股市中買賣一樣,永遠都想要賣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 (我點頭如搗蒜⋯⋯),可是就因為貪心,可能就錯失相對較好的買賣機會。

高教授認為,追求完美無可厚非,但如果堅持要成為一位完美主義者,眼中容不下一絲瑕疵,無論在日常生活或工作職場上,可能永遠都是抱憾的那一位。

讓你擺脫認知偏誤的書籍

這是一本相當淺顯易懂、教你擺脫認知偏誤的書籍。作者在序言中說:認知偏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不知道自己有認知偏誤。有興趣的話,不如仔細看看這位心理系教授所寫的書,相信必會有所收穫。




猜你喜歡: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讀後心得

“人生就是賽局:透視人性、預測行為的科學“讀後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