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眼裡只有Alpha—“華爾街交易員的投資解答:金融風暴後的華爾街十年見聞,在原始赤裸的競爭中,看見投資最重要的事”讀後心得

眼裡只有Alpha—“華爾街交易員的投資解答:金融風暴後的華爾街十年見聞,在原始赤裸的競爭中,看見投資最重要的事”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不記得為何會選到本書(網路上有人推薦?自己在圖書館書單上突然看到?),總而言之,經由多天等待,它躺在我書桌上了。

如果你對投資這行有興趣了解,真心不騙地推薦這本書,相當好看!😁

令人咋舌的背景


作者自稱紐約居民,是一位個子嬌小的韓國女性。由於學貸壓力沉重,逼迫自己以兩年半的時間完成華頓商學院經濟學系的課業,21 歲就進入全球管理戰略諮詢公司 McKinsey & Company (麥肯錫),擔任經營管理顧問的工作。

她自承不愛妝扮,只傾心於數字、建模、拜訪公司、找尋投資機會。曾任職於 J.P. Morgan 和 Citigroup,後來更成為避險基金分析師。

當我看到書封上她的背景介紹時,覺得她根本就是人生勝利組嘛!不過細看書中內容就清楚了解,這看似光鮮亮麗、高薪鈔票砸死人的工作及成就,都是她一步一腳印拼來的。

隨時應對壓力


書中描述很多她應對壓力的場景,讓我好生佩服她的抗壓性。😱
  • 她在投資銀行任職、要選擇單位時,第一到第五個志願都填競爭最激烈的 M&A(Mergers and Acquisitions,合併與收購)部門。參加面試時被面試官電到體無完膚,但她沒被嚇到崩潰,反而一直保持沉著和專業,最終順利拿到職缺。
  • 在麥肯錫工作時,她始終謹守此公司的最基本要求,就是 Obligation to dissent.(異議的義務)。後來踏入避險基金的領域,她也依此精神不斷地挑戰上司的投資主張,她說自己一定要忠於執行「異議的義務」,不能原封不動接受決策。(天哪!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呀?)
  • 第一次參與專案時,小主管要她趕緊交出併購模型,她有點不上手,小主管居然粗魯的推開她坐到座位上,把她的滑鼠丟到地上,諷刺她說:「妳還是顧問嗎?搞什麼?」而我也是經由這一段對話才知道,原來從事銀行業務的 banker 們非常熟悉 Excel 的快捷鍵和使用方法,所以對身為前顧問的作者還在使用滑鼠,感到非常不屑。😰
  • 她說自己非常熱愛尋找 Alpha 這樣的工作(要得到超出市場收益的報酬率),所以從來就不認為工作和生活必須平衡,即使因為這樣壓力沉重的工作而圓頂禿、嚴重掉髮,還有皮膚病,她也從不後悔。

我喜歡的警世金句

  • 小心價值陷阱,因為市場永遠是對的。
  • 讓市場波動的不是特定的經濟狀況或金融變數,而是市場參與者們對於這些狀況和變數所採取的行動。(我認為指的就是心理和資金。)
  • 對投資而言,犯錯不是問題,不願意承諾錯誤才是問題。
  • 只要是人類所參與的買賣,就不存在擁有完美效率的市場。而且就是因為有這種集體性的判斷偏誤,才使套利變得可能。
  • 不賠錢的重要性遠高於賺錢的重要性。

猜你喜歡:

看完後更想進銀行界上班?—”老千騙局: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常(30周年紀念版)“讀後心得

原來這就是著名的 KKR —“ 門口的野蠻人:當肥貓執行長遇上企業禿鷹(二十周年紀念版)”讀後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