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 |
本書在 2023 年出版,作者是中國一所大學的教授,他認為社會學是兼具人文關懷和科學精神、溫柔而具體的學問,所以社會學的基礎,就是理解自己、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理解每一個如你我一樣的人的喜怒哀樂。
在書中談論很多的話題,例如網路遊戲為什麼讓人成癮、談演算法系統、談網路酸民是如何產生的、談房子與人生的關係是什麼?內容裡舉了很多台灣民調的例子,讓我覺得很新鮮。😉
網路遊戲讓人成癮
在書中,作者提到,對現代人而言,手機不再只是通訊工具,還是人類的生活本身。我們早已習慣出門只帶手機,用手機支付、閱讀、聽歌、觀影,它不再是機器,而是作為現代人的一種「體外器官」存在著。
這還是我頭一回聽到有人用「體外器官」來形容我們現在寸步不離的手機,覺得很酷!😂
但也因為如此,這個體外器官所提供的現代人存在狀態的鮮明特徵就是,我們孤獨卻渴望社群生活,不甘庸碌卻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渴望被理解卻害怕被人冒犯與傷害。
所以也造成許多人會沉迷手機內的遊戲,因為這樣的虛擬世界可以讓現代人不受傷害地舒展自我。
理解失真
作者在書中提到演算法如何操控你我,中心思想一如臉譜出版社在 2025 年出版的《扁平時代:演算法如何限縮我們的品味與文化》內容所說,看來還是有不少人清楚自己的人生被科技寡頭所操弄。
而談到網路酸民,自然也不能不提到網路的傳播機制,是極度「去脈絡化」,也就是眼見不一定為憑。畢竟,現在是流量為王的時代,想要爭奪大家的眼球和注目,就是得用聳動的標題、模糊不清的影像,要不就是剪接的畫面。但真正的事實如何,沒有人關心,沒有人在乎。
於是,理解失真就產生了,網路酸民因此應運而起,而被霸凌的無辜者也層出不窮。
就像 2012 年上映、由陳凱歌所執導的《搜索》這部電影所呈現:一位女子在坐公車時,沒有主動即時讓座給一個老人,反而在老人向她要求讓座時,出言不遜。被乘客用手機拍攝下來的影片公布於網路上後,自然是鋪天蓋地的人肉搜索,搞得這位主角的生活及工作雞犬不寧。
但若深究其原因,女子在上公車前,剛在醫院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末期。她呆若木雞、六神無主的坐到那個位子上,也才會口不擇言。
可是網路酸民才懶得知道、懶得理會!
房價/時間比
這本書有一章節是在談房子與人生的關係,當中作者提出一個概念,我覺得很有意思。
他說,很多人都認為沒有房子的人生是失敗的,因為沒有屬於自己的不動產,很難在生活中建立安全感和確定性。但現實狀況是,很多人買了不動產,卻在生活節奏中把房子當成飯店,而不是當成家。
因為大家都忙著上班、加班、兼差,如果又有冗長的通勤時間,一定又多耗掉能待在家裡的時光。而這豈不就是違背了「家」的定義?
作者提到,民眾都習慣於評估「收入/房價比」,如果心血來潮計算「房價/時間比」,一定會覺得自己做了一筆非常不划算的買賣。(這裡的時間是指每個產權人每年在自己的房產住所居住的時間)
這真是個很不一樣的看房價的角度耶!😂 因為這樣就違背了房地產專家每次都說「先求有再求好」的經驗準則了,但也更讓人深思,高價買屋的意義何在了吧?
猜你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