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 |
這本書在 2024 年出版,雖然封面上寫著「王裕閔著」,但在版權頁及封底折口上,都有明確寫出撰文者是「真識團隊」的謝宇程和洪孟樊。
永存不變之處
在作者的序章當中有提到一段話,我特別告訴自己不要忘記寫在部落格裡:「⋯⋯只要有人類存在的一天,人心的恐懼與貪婪,人群的恐慌與瘋狂,都將永存不變。」
只要這些永存不變之處,會主導人的情緒,同樣地,也就會影響交易市場的漲跌。那麼,那些在股票市場呈現熊市,或是投資人人心惶惶時刻,能夠冷靜自持、自律執行交易邏輯的人,一定能擁有賺大錢的機會。
我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成為這樣的人!(雙手握拳!😜)
資訊不見得是事實
作者縱橫華爾街多年,也賺到不少的財富,他在書中有感而發提到,自身發現很多所謂的「資訊」,絕大多數其實是「意見」,並沒有可靠的事實佐證。
他認為,看待研究報告或是財報分析時,必須保持警覺,因為其中可能會摻雜發表人或發表單位的偏見與邏輯錯誤。
他在書中有舉出好幾個例子,告訴讀者他是如何追蹤及鑽研真正確實可靠的訊息,然後形成自己的投資意見及心法。看過之後,我真的心生佩服,而且自嘆不如。唉~~我真的沒這種慧根呀!😖
辨析風險與槓鈴策略
全書中,我最喜歡第六章和第七章,談的是如何分辨風險,以及如何利用槓鈴策略做出投資配置。
作者有在書中提到,被動投資其實並不完全被動(因為投資人還是要選擇買哪一種指數型基金,而且要規劃分配多少金額去購買),而且指數型基金落後於趨勢,收益就會被稀釋。如果投資人真的想清楚了,那麼選擇被動投資也不見得不好。
但他也提出一點:越多人被動投資,經濟將成為死水。因此建議運用槓鈴策略走出被動缺陷,也就是投資分成兩端,一端是少量高報酬、高風險的資產;另一端是大量低報酬、低風險的資產。
他認為,少量高報酬高風險的資產,可能大賺,也可能全賠。但就算損失,也只損失那少量的金額,並不會影響其他的資產分配。
他還提到,五到七年揮棒一次,能擊出一次全壘打就算是很好了。即使厲害如巴菲特,換算下來也大約是這樣的年限去揮棒。
上述概念我不是不理解,但是我做不到!😝 因為我就是那種錢放在手邊,手會癢的人!不把閒錢全部拿去投資,我會很痛苦!
所以我活該賺得沒有人家高手多,我完全能接受,而且心甘情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