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7

原來有 CFP 這樣劃分財富階段—“面對崩盤有底氣:全方位資產配置&理財規劃”讀後心得

 

“面對崩盤有底氣:全方位資產配置&理財規劃”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有 CFP 會將客戶財富狀況分為三種階段—扣掉自用不動產之後,淨資產為 500 萬美元(約 1.5 億台幣)、1,000 萬至 1.5 億台幣、1,000 萬台幣以下。

而本書作者就是一位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不同的財務規劃


不一樣的財務狀況,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財務規劃。但我有注意到,作者認為淨資產有 1.5 億台幣以上的人,不需要保障型的保險,應該要把目光放在可指定受益人、可以節稅的險種上;同時這類人最注重地緣政治風險。

而淨資產在 1,000 萬至 1.5 億台幣的族群,則是資產穩健成長比保險來得更重要。他建議這群人應該要擁有穩健的現金流,而且以保費相對便宜的定期險來轉嫁風險。

至於淨資產在 1,000 萬以下的人們,其累積資產的優先順序應是:
  1. 增加儲蓄與收入
  2. 規劃完善人身保險
  3. 穩健投資
我認為這樣的順序並沒有錯,投資對這群人而言不是最重要的,應該先把馬步蹲好,之後再慢慢學個一招半式,精進火候及功夫。

MDD (Max Droping Down) 最大交易回落


這個名詞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但意思其實很容易懂,就是從歷史最高價回落至一定程度(如:10%),就開始進場撿便宜。

最有趣的是,在本書中,作者是以 Berkshire Hathaway 這家公司( B 股股價)而非 S&P 500 指數來當作評比標準,理由是此公司有獨特護城河及巨額現金,同時會持續創新高,而 S&P 500 曾有 10 年未突破新高的紀錄。

如果發現市況不好,而且 BRK.B 的價格已是 MDD 10% 以上,就可以進場了;倘若到了 20%、30%,那還真是可以拿著布袋接黃金了!😄

搭配 Fear & Greed Index(恐懼貪婪指數)


作者還發現,每回令人興奮的 MDD 發生時,恐懼貪婪指數都低於 25 ,這表示市場處於極度的恐慌當中,正是可以大買特買的好時機(但不一定是最低點,只能說是相對低點)。

根據他個人的操作經驗,只要市場處於 Berkshire Hathaway MDD 10% 或 恐懼貪婪指數低於 25,都可以分批買進。之所以分批,是因為沒有人能知道何時是最低點?如果一下子就把子彈打光,之後若還有更低點,也只能徒呼負負、乾瞪眼。

看到這裡我都懂,只有一個疑問:如果市場總是很快就反彈回去該怎麼辦?😠 我就是心癢手也癢(而且其他投資人可能也是),那我豈不就是永遠就只能在場邊看,都不能下場買進了嗎?😞

這就是我最痛苦的地方!😝

PS. 作者有寫,平均每 1.5 年會有一次 MDD 10 % 的機會;每 4 至 5 年會有一次 MDD 20% 的機會。而 2000 至 2024 年間,出現 MDD 30% 的次數只有 2 次!!

猜你喜歡:

美股主動投資人可以參考的書—“隱性財富:掌控市場變局的6大事件投資法“讀後心得

節儉是一切財富起點—“會走路的錢”讀後心得

“世界愈亂,你愈賺:在變局中成為大贏家的投資八法”讀後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