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不想和另一個自己交換人生—“孿生陌生人”讀後心得

 

不想和另一個自己交換人生—“孿生陌生人”讀後心得
圖片由筆者自行拍攝

這本書早在 2007 年出版,原文書名是:Identical Strangers: A Memoir of Twins Separated and Reunited,敘述一對被領養機構拆散的雙胞胎分別被不同家庭領養,多年後,妹妹主動尋找姐姐及生母家庭的一連串經歷。

不願意交換人生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對原本互相不知道對方存在的雙胞胎,在重逢之後,不約而同地表示,並不想交換自己原來的人生。

這不禁讓我思考,我們一般人總會想著—「如果我是 XXX 就會有著更美好的生活了。」哪裡知道,DNA 相同的雙胞胎卻不做如是想。😒

一切都是為了研究


書中兩位作者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去尋找和她們有相同經歷的雙胞胎或多胞胎(被同一家領養機構拆散,並刻意不告知領養家庭,這些孩子可能有健康方面的遺傳病史),希望集結大夥兒的力量,要求相關單位公開他們封存的資料,好讓這群被拿來當作白老鼠研究的人們,可以知曉自己的真正身世。

可惜功敗垂成。不過這對姐妹花還是有了結自己的心願,也就是找到了已逝生母的家庭,並且與自己的親舅舅見面,了解生母的過往。

在我們現代人來看,鐵定認為在當時的研究非常的不人道—實驗人員是為了得知精神病的遺傳性與後天環境撫養的影響性,才故意將雙胞胎或多胞胎分開被領養,許多領養家庭的家長並不知道內情。

我個人認為,這是嚴重影響了人的一生,但是誰又能預見這種命運的捉弄呢?😖

先天影響大


很多實驗都在探討,先天的遺傳基因和後天的生活環境,其對人的影響性孰大?

在本書中,曾與這對姐妹花見面、專門研究同卵雙胞胎與三胞胎分開撫養的 Thomas Bouchard 博士認為,先天影響比較大。

根據他在 1990 年於 Science 雜誌中發表的報導中提到:「在個性、性情、職業與休閒興趣、社會態度等多項衡量面上,分開撫養和一起撫養的同卵雙胞胎結果幾乎一模一樣。」

作者們還曾經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妳的家人撫養我、我的家人撫養妳,我會是妳、妳會是我嗎?」

Thomas Bouchard 博士非常堅決的給了答案:不會。因為雙胞胎在出生時就不相同,而那些不同會導致成年的差異。

這是一本能夠了解 2007 年前,對雙胞胎相關研究的書籍,而且可以一窺分散 35 年之後再度重逢的雙胞胎姊妹的內心世界。對我來說,「命運捉弄人」也許可成為這本書的註腳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