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 |
本書的原文書名是:Same as Ever: A Guide to What Never Changes,2023 年出版。
作者是曾在 2020 年出版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 (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的 Morgan Housel。
複利效應不符合直覺 + 人類無法理解指數函數
作者說事件就像金錢,都有複利效應。
複利效應的核心特質是:事物起於細微,能發展到多麼龐大,從來不符合人們的直覺。
而且微不足道的變化,在長期累積、疊加之後,會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讓我聯想到,閱讀書籍也是能積聚複利效應的事,不斷地閱讀、理解、學習、融合,最終屬於自己的知識庫就會越來越龐大,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點,就能幫助自己繞過無助的山丘。
作者還提到,如果人們了解複利的威力,就不會在投資議題上問:「我要怎麼做才能賺最多?」而是會改問:「我能夠在最長的期間裡維持的最佳報酬水準是多少?」
想法不同、問題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風險就是你沒預料到的事
作者提醒讀者:想像力到不了的地方,就是危險事物所在的地方,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駕馭風險的原因。
所以我們要投資於準備,而不是預測。
幸福的第一守則就是降低期望
長期投資能帶來利益,但如果想更快獲得報酬,就會遭到懲罰性的傷害。
市場最適合的投資時間是 10 年或更長。投資時間越壓縮,就越要靠運氣,也越容易遭受損害。
像悲觀主義者一樣計劃,但像樂觀主義者一樣夢想
這觀念放諸到理財規劃就是: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但像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
我個人認為,這個理念實在太棒了!哈!😁
猜你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