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

最終想要的,是感覺自己與世界以有意義的方式連結—“無聊心理學:我們為何無聊?無聊不好嗎?無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讀後心得

最終想要的,是感覺自己與世界以有意義的方式連結—“無聊心理學:我們為何無聊?無聊不好嗎?無聊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原文書名為:Out of My Skull: The Psychology of Boredom 的本書,在 2022 年出版。

看完本書我的第一個心得是,既然兩位身為心理學家的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感到無聊,是因為覺得自己與世界並沒有「有意義」的連結。那麼,在可見的未來, AI 橫行於這個世界,人類豈不是會感到更無聊?!😞

2024/05/25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讀後心得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這位女性連續殺人犯究竟有什麼好了解的?為什麼會狠心連自己的媽媽都殺了?是我想了解的初衷。

而這本在 2024 年 1 月出版的書,我在昨天終於有機會一睹為快。

2024/05/18

大腦成就她,也毁滅她—“核心崩解:一位教授與思覺失調症奮戰並共存的人生”讀後心得

大腦成就她,也毁滅她—“核心崩解:一位教授與思覺失調症奮戰並共存的人生”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這本書早在 2007 年就出版,原文書名是:The Center Cannot Hold: My Journey Through Madness,不過台灣是直到 2023 年才有中文版出現。

作者 Elyn R. Saks 在 8 歲(1963 年)的時候發病,病名是過去俗稱精神病的思覺失調症,現年近 70 歲。她與一般患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她是少數獲得高學術成就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不但擁有大學的終身職教授職位,也曾在 2009 年得過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2024/05/16

生活重心改變,世界天崩地裂

生活重心改變,世界天崩地裂
Photo from Pixabay

極端的日子過了一陣子,頓時發現:自己的生活重心改變,世界天崩地裂!

2024/05/12

世界被帶到他們面前—“上流教養:當紐約豪門家教遇上第五大道的佛洛伊德”讀後心得

 

世界被帶到他們面前—“上流教養:當紐約豪門家教遇上第五大道的佛洛伊德”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這本在 2021 年出版的書,原文書名是:I Left My Homework in the Hamptons: What I Learned Teaching the Children of the One Percent。

內容是講述作者在許多富豪家庭擔任輔導學業的家教,她所看到的學生及家長,是如何與現行的教育體系拚搏,就只為了能夠進入一流學府。作者相當感慨,很多父母親沒有想到,長期高壓監督下,迫使孩子們進入高成就學校竟然是他們的壓力來源!

2024/05/08

最近的日子過得有些極端—這就是人生嗎?

最近的日子過得有些極端—這就是人生嗎?
Photo from Pixabay

總覺得最近的日子就像《最近比較煩》當中的歌詞:過得有些極端—而且其實是連我自己都想像不到的!

深埋在內心的感慨是—這就是人生嗎?

2024/05/02

速度是速食文化最有力也最危險的引擎—“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誰: 吃速食長大的一代不知道的食物真相”讀後心得

速度是速食文化最有力也最危險的引擎—“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誰: 吃速食長大的一代不知道的食物真相”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這本書在 2021 年出版,原文書名是:We Are What We Eat,作者 Alice Waters 是一位美國名廚。

她在書中闡述了,為何速食文化會對一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還是壞的影響!同時,作者所定義的速食,是「食材在生長過程中使用農藥,再透過工業化大量生產,並且(在多數情況下)採用人工添加劑與防腐劑的(超級)加工食品」。包含了所有不是生鮮食材的食物,例如:冷凍調理食品、漢堡、披薩,甚至是大家動動手指頭就輕鬆送上門的餐點⋯⋯等。

坦白說,我也是一個追求速度/效率的人,因此冷凍食品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不可多得的好物!😂 但是身為慢食推廣者的作者,卻非常嫌棄這樣的想法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