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 讀後心得

 

筆者自行拍攝


想認識i世代嗎?他們與你想像得一不一樣?可以從這本書得到答案。

我個人看完書後是滿意外的,因為i世代有許多部份都跟我想像的不同。在書中是將出生於1995到2012年的族群歸類於i世代。在美國,有7,400萬名的i世代,約占總人口24%,也就是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是i世代。

總體來說,作者認為i世代更慢長大成人,也由於時常使用3C產品,導致心靈較憂鬱,也不常與人親身接觸。同時比較不信仰宗教,對於種族的包容性較大。喜歡無黨無派的政治人物。

第一個讓我覺得最震驚的是,i世代不急著長大。我一直以為他們是「網路原生族」,也就是一出生就活在網路的世界,所以應該見得世面比較廣,也比較容易融入這個社會。但結果並不是,反而是父母一直保護他們,所以他們很少是鑰匙兒童,都有家長接送上下學,當然也就一直習慣被保護。所以他們不用去打工、不用學開車、不用面對繁雜的現實世界,也讓他們的青春期無限延長。因此18歲的人看起來像是以前的14歲,而14歲的人看起來像是10到12歲。

第二個讓我覺得很妙的是他們不信仰宗教,所以很多教堂都被迫關閉,甚至成為他們玩滑板的所在地。而他們的理由是:宗教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麼開放。例如宗教不接受同性戀、不接受LGBT[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寫],這對i世代來說很不可思議。因為他們認為神愛世人,就應該愛所有的人,而不是把那些同性戀或跨性別者排除在外。

雖然i世代的包容力很強,能夠接納同性戀和跨性別者,對於種族和性別歧視深惡痛絕,但他們也有顆玻璃心,動不動就覺得別人的話語刺傷他們,讓他們不舒服,想要去申訴,甚至認為大學就要像家一樣,提供給他們安全的感覺。這讓我覺得很訝異,這不就等於是只喜歡在同溫層取暖,不容許別人有不同意見嗎?這樣的一言堂讓他們覺得舒服和安全,可是不也同時侷限了他們的視野?而且我認為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不是要一昧保護你的地方。😒

這三點是我看完書之後,覺得最讓我驚訝的部份。當然這止於美國的情況,台灣的情況可能又大不相同。每個世代都有各自的難題和要面對的壓力,多和年輕世代交流,避免世代之間的剝削和彼此厭惡,應該就是促進對談和合作的最佳契機吧!



猜你喜歡:

其他讀書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