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取自網路 |
這兩本書的作者是法醫兼遺體修復師楊敏昇,分別於 2019 及 2021 年出版,講述他從事法醫工作的點滴,以及訪問諸多禮儀師的送別故事。
楊法醫原念放射科,後來升學念醫技系,教學之後因為法醫界人才流失、放寬應試資格而先「實習」再考取法醫職位。
他說自己當年正巧趕上台灣對殯葬業的改革時期,所以無論國內外、不論工作或教學演講,他都很樂意分享自己的經驗。
不止是協助破案
若要問我,我一定認為法醫是要幫忙檢察官、警察破案的關鍵人物,可是楊法醫在書裡提到,他認為自己的工作重點是撫慰人心—無論是對屍體相驗或是修復遺體,這對生者而言是莫大的寬慰。
而且他說,修復遺體應該是「做得像」遠重要於「做得漂亮」。修復團隊曾耗費六小時幫一位遺容粉碎的年輕女性進行修復,其家屬雖在他們面前說謝謝,但無意中被楊法醫聽到真心話:「根本不像!」
最後團隊才知道,原來是男友提供的照片有修圖過、太艷麗,才讓兩位白髮人不認為是清純可人的女兒,決定一切重來,了卻長輩心願。
有心都能從事殯葬業
如果你是美國電信業的科技人員,或是外商廣告公司的高階主管,會願意放下身段,從事殯葬業嗎?
楊法醫訪問過的相關從業人員,還真有人是從那樣的背景轉職的!(說實話,我衷心佩服~)
除了旁人異樣眼光,還要 24 小時待命,同時需面對家屬的情緒、職業傷害⋯⋯等,怎麼想都覺得這群人很偉大、很難得!
刑責輕重,看法不一
我真心覺得,有第一線見識過牛鬼蛇神作孽的人,鐵定會對現行司法有不同於相關人員的判斷。
像是書中提到 1998 年發生的重大社會案件—洪曉慧殺害同學並撥灑腐蝕性極強的王水至屍體上(書中已更改相關資訊),楊法醫就認為「怎麼只判 18 年?」
我還記得當時網友都稱事發學校為「王水大學」,時至今日,這案件還是深刻印在許多人心裡(至少我是。)對呀~高知識份子,又故佈疑陣,怎麼只判 18 年?
司法人員的法感真的跟大家我差異極大!!😡
看這兩本書時而淚眼汪汪,時而憤恨不平,若要體會楊法醫在殯葬業執業的心情,可來看看書裡內容。
猜你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