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
原文書名為:The Cancel Culture Curse: From Rage to Redemption in a World Gone Mad 的此書,是在 2023 年出版。
老實說,我還不曾聽過這本書常提起的 Cancel Culture「取消文化」這個名詞。
但如果了解它所代表的意義就是—集體的社群抵制行為,那這樣我就懂了。😞
最精準和正確的定義
兩位作者以六大要素(英文字母縮寫為 CANDEM)來定義取消文化,即是:以追求絕對道德為目的而結盟的一群人,使用恐嚇的手法,孤立和不成比例地懲罰被指控行為不當的人。
在書籍的後半部,有採訪一些受害人的心路歷程,不論是學生、教授或是無辜受牽連的小型企業主,都不約而同地將這段被網路罷凌的經驗,視為對心靈的重大傷害。
絲毫不令人意外的,作者們有說,媒體也是共犯。而且無遠弗屆、隨時連線的網路世界,正是造成取消文化越演越烈的重要因素。
很少有人撐腰
我個人覺得最悲哀的是,任何人都有機會、都有可能成為取消禿鷹(參與集體抵制的人)的狙擊對象。
而且一般人因為無權無勢,所以很少有人撐腰。也就是說,孤立無援或是被眾叛親離的情況履見不鮮。同時,「在被證明有罪前推定無罪」這個原則,也被鄉民的私法正義給顛覆。
取消文化更糟糕(又不得不面對)的一點是:下流的指控往往比真實的否認更令人難忘。
堅持真相
作者們認為:進行溝通的最佳方式就是堅持真相。而且必須用自己的方式和角度,講述自己的故事。因為如果不這麼做,就是把敘事的權力拱手讓人。
他們還提醒:網路時代的變現模式,獎勵的就是極端言論、互相指控和誇張標題。
同時別天真地指望記者或媒體能幫忙澄清,畢竟當代社會上,能恪守新聞倫理的人不多了。(又是另一種悲哀)
作者們還表示,如果真希望取消文化能消失,還是必須從教育著手,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如何安全的使用網路、如何保護自己。還有,萬一發生網路罷凌事件,其事態的嚴重性和後果。
最為語重心長的應是這一段話:我們應該避免以憤怒作為預設反應,不要急著做出判斷,一心想毀掉那些我們不同意的人。
猜你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