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人生故事專案:我們如何與生命中的意外動盪共舞”讀後心得

“人生故事專案:我們如何與生命中的意外動盪共舞”讀後心得
圖片取自網路

這本書是 2020 年出版,原文書名是:Life Is In The Transitions。

作者強調人生的型態不是線性的(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為如此),在面對變動性大的非線性人生時,大部分人會如何面對此種轉變?就是他在書裡告訴大家的故事。

面對人生轉變是一種技能

在這本所謂心理勵志的書當中,談到如何應對人生的轉變,我覺得很多書都有提到大同小異的方法。

在這裡,作者建議的是:

  • 接受它:辨認你的情緒
  • 紀念它:將改變儀式化
  • 擺脫它:捨棄舊心態
  • 創造它:嘗試新事物
  • 分享它:學習他人智慧
  • 啟動它:展示新自我
  • 說出它:建構新故事

干擾事件與人生地震

在這本書裡,我比較驚訝的是作者有調查出來,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許多的干擾事件,而且平均每 12 到 18 個月就會經歷一次。

所謂的干擾事件,是指「打亂個人日常生活節奏的事件或經驗。」不論你是換新工作或領養小孩;不管是喪偶或是被解雇,都算是人生的干擾事件。

而作者調查發現,每 10 次干擾事件就有 1 次會變成人生地震。

人生地震的定義在於:「一個人的人生突然發生劇變,從此進入一段動盪、轉變與重生的時期。」

所以,誰說人生是線性的呢?😏

人的一生會遭遇大約 36 次干擾事件,但只會發生 3 到 5 次人生地震。可是就因為這些人生地震,最終翻轉了我們的人生。

這些干擾事件會轉變成人生地震的三大因素分別是:時機(剛好是某人特別脆弱、疲累或挫敗的時刻)、是最後一根稻草(之前已經發生一連串的干擾事件)以及會在相近的時間同時發生(也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意思)。

而這些人生地震可分為自願/非自願、集體/個人。「個人—非自願」占最大多數,再來是「個人—自願」。

人生意義 ABC

書中提到完美平衡的人生應該具備三大關鍵要素,簡稱為人生意義 ABC。

A:能動性(agency)—代表自主、自由、創造力、駕馭,相信自己有能力影響周遭世界。

B:歸屬感(belonging)—代表關係、社群、朋友、家庭,也就是在你身邊,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的人們。

C:使命(cause)—代表召喚、理念、方向與目標,讓你的人生變得更有價值,超越你個人的遠大承諾。

我本人最喜歡這本書的部分在於,作者用統計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的干擾事件,甚至會發生人生地震,人生不是線性的。

我似乎可以對目前為止自己的人生旅途,有一些些的釋懷了⋯⋯。


猜你喜歡:

“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不做決定,等於讓別人決定你。幸福,是有意識的思考、選擇和行動”讀後心得

“社會學給現代人的非標準答案:那些生活中讓你感到痛苦的,究竟是誰的問題?”讀後心得

重視心理韌性—“F-35戰機飛行員的零秒決斷力: 在壓力與混亂下,世界最強美國空軍如何決斷?最佳飛行教官親傳。”讀後心得

季節對了,花就開了—“人生中途週記簿”讀後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